找到相关内容846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佛教的大利性谈它的科学性

    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, 而作一偈曰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。”此偈一出,众皆惊异,后五祖知其见性,传将衣法传给了他。慧能得法后,因遭人妒忌,便潜回了...、事()、理三者统称为法,其中把人又单列出来称“人我”,而事、理合称“法我”。此中缘起如梦幻的“人我”和“法我”是有,带绝对主宰性的人我和有体不变的法我是空。因为“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”,哪有实在的人...

    喻汉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5252321.html
  •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—以佛教“度”与“解脱”概念为诠释观点(1)

    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?”柳枝本是无尘无染的圣物,如今竟无端惹来尘埃,象征心为(微尘)役,已然失其净空圣洁之本体[43]。因此罗汉因一念之差、杨柳因一点尘污而降临凡尘,二者都是心念...魔障佛印禅师还俗娶之,同登仕路。不想牡丹反被佛印点化削发出家。佛印作法使东坡入梦,派花间四友夭桃、嫩柳、翠竹、红梅幻化为美女,陪其饮酒歌舞。佛印于法座问禅中,道出花间四友本来面目,借以点化,最后东坡...

    李惠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152368.html
  • 解迷云居寺

    金刚经》便悟道了。于是前往冯墓山谒弘忍,开始他入榷坊做杂务。八个月后,弘忍招弟子根据各自对佛法的见解,作偈说明。这就是那首“菩提本非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。”的来源。弘忍见他才真正得到...清清楚楚,为统和二十三年王教出资重镌之。此碑史料价值之珍贵向无疑义。碑中明确记载:   燕京左街悯忠寺钞主无碍大师笔受   弟子沙门智光撰记 石匠李延照刻字   对这两个二碑记,研究引证者很多,但是...

    yjwdh的个性LOGO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552593.html
  • 《涅槃经》与禅宗思想(1)

    遗戒“但愿空诸所有,慎勿实诸所无”《五灯》卷3《庞蕴》, 意为将妄念除去,而不可在清净的本心之上填塞妄念。庞蕴所说的“所有”即是指“本有”的烦恼习气,“所无” 是“本来无一”的清净本心。这是站在经文...客尘烦恼的污染,以彰显出本来清净的心性。这种主张为中国早期禅法所接受,在相应的禅法著作中有所反映,如昙无谶译《大方等大集经》,即把“客尘所染”改成了“客尘所障”, 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卷13:“一切众生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1652650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、华严宗与禅宗思想(2)

    三世本来无一。凡即圣,圣即凡,色里胶青水里盐;亦无凡,亦无圣,万行总持无一行。《传灯》卷30《一钵歌》   此诗在形式上每六句一组,每组前二句吟咏即苦即乐、即垢即净、即药即病、即魔即佛、即凡即圣,后...他的本来面目。于是善财童子遂不再好高骛远,从山上转身而下,回到人间。就在他下山的时候,立即就在旁边的山峰上,看见了德云比丘。德云比丘这样做的目的,是为了把善财童子从好高骛远的空幻理想中,导引到现实世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1852654.html
  • 佛教与禅宗

    弘忍要他的弟子们各作一首偈语表明自己的见解。神秀所作的偈是:   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!慧能听说后,回应一首偈语请人写在墙上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...《摩诃止观》、《法华文句》称作“法华三大部”。   天台宗在教义上主张所谓的“诸法实相论”。它是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本来自然存在,圆满自足的。各种现象之间虽然千差万别,但从根本上讲,它们本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4053565.html
  • 洞山录(1)

    只如不入门者,还得也无?”师云:“虽然如此,不得不与他。”师又云:“直道本来无一,犹未合得他衣钵,汝道甚么人合得?这里合下得一转语,且道下得甚么语?”时有一僧,下‘有九十六转’语,并不契,未后一...“有一,上拄天,下么地,黑似漆,常在动用中,动用中收不得,且道过在甚么处?”泰云:“过在动用中。”师唤侍者,掇退果卓。  六十六、师见幽上座来,遽起向禅床后立,幽云:“和尚为甚么回避学人?”师云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4653570.html
  • 佛光隐隐蕴童心——论丰子恺的童年崇拜与艺术创作

    推理,站在孩子的角度,写出了一个完全是儿童眼睛里的荒谬的成人世界,他本人也在叙述中变成了天真烂漫的孩子,真正设身处地做了儿童。  其次,佛家宣扬的“心性本净”思想使丰子恺在尘世中找到了童心这一对应,有着绝假纯真之童心的儿童成了他羡慕与崇拜的对象。根据六祖慧能的佛性论,人的本性本来是纯真、洁净、无烦恼、无迷妄、无污染的,因此也就有了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何处染尘埃”的佛家偈语。这种...

    王黎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153832.html
  • 缠中说禅:缠非缠、禅非禅,枯木龙吟照大千

    共业也。共业者,本无可据,毕竟空也。  禅者,非公非理。本无公理,所以有世间之公理。禅者,非空,所以有世间之毕竟空。执禅为“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”者,大误也。空者,非空;非空,真空。世间万事万物,...可怜的误解。禅者,天地不能盖、古今不能载,非心非,即心即,谁又画地为牢、徒困化城?  本书,将用最平实的角度、最深广的宽度去揭示禅宗的本来面目,涉及中西文化最深层的交锋,人类历史上曾出现的哲学/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3854502.html
  • 驻相与阻抗——精神分析学心理治疗与禅宗参悟的异曲同工

     3.1 禅宗参悟关于禅师的指导有两种态度  一种是没有方法的参悟。一六祖慧能为代表,他的代表做诗云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,何处惹尘埃。他的方式是直达本性,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和解释。...说“心中无一,何处惹尘埃?”,意思是说修行的人对佛的理解也不能执著于泥胎佛这个相。   刻意追求没有形式和对象的空也是一种住相状态。执著于色相和执著与空相同样的不可。心中不著相,就不会有相分,一切...

    张天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4354507.html